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揚威異域的天籟之音

~~~~~~~~~~~~~~~~~~~~~~~~

法國街頭 小女子大智慧  ,以古箏彈奏一曲《彩雲追月》

~~ 弘揚中華文化 ~~ 

 
~~~~~~~~~~~~~~~~~~~~~~~~~~~~~~~~~~~~~~~~~~~~~~~~

法國街頭 小女子大智慧,以古箏彈奏一曲《廣寒宮》

~~ 弘揚中華文化 ~~ 

 
~~~~~~~~~~~~~~~~~~~~~~~~~~~~~~~~~~~~~~~~~~~~~~~~~

古箏| Xi她笑著哭來著 你猜她怎麼笑著哭來著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古箏 Guzheng Cover|

(碰碰彭碰彭)

 彈奏者是一位姓彭的年青女子,
她是由湖南來法國留學的碩士生。
 
  ~~~~~~~~~~~~~~~~~~~~~~~~~~~~~~~~~~~~~~~~~~~~~~~~~~~~~~~~~~~~~

《彩雲追月》 

上面第一首的《彩雲追月》早見於清代,是著名的粵音曲譜,其風格輕快獨特,描寫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輕鬆寫意,彰顯了典型的廣東民間音樂風格。

李鴻章兩廣總督時 曾將此曲抄送大內演奏。 

任光聶耳百代國樂隊寫了一批民族管弦樂曲灌制唱片,《彩雲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以管弦樂重新編曲的優秀作品,成曲於1935年。  

1960年,彭修文根據中央廣播民族管弦樂團的樂隊編制重新配器。樂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聲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進,豎笛、二胡的輪番演奏,彈撥樂器的輕巧節奏,低音樂器的撥弦和吊鈸的空曠音色,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另有根據詞曲填詞的同名歌曲。 曲名彩雲追月的寓意是仙人駕五彩祥雲奔向月宮。 中國古典文學著作當中常有仙人駕彩雲的描述,曲名當中的彩雲意指仙人駕彩雲。這首曲子是描寫人們心目中的月宮仙境。     

                                                                       (網絡資料)

 

 彩雲追月” 協奏曲

~~~~~~~~~~~~~~~~~~~~~~~~~~~~~~

作曲:任 光  

作詞:李願聞 / 黃玉麟

...............................................................

明月究竟在哪方 ?
白晝自潛藏,
夜晚露毫茫,光輝普照世間上,
漫照著平陽,又照著橋樑,
皓影千家人共仰。

人立晚風月照中,獨散步長廊,
月浸在池塘,歡欣充滿了心上,
靜聽樂悠揚,越覺樂洋洋,
夜鳥高枝齊和唱。


難逢今夕風光,一片歡欣氣象,
月照彩雲上,熏風輕掠,
如入山蔭心嚮往。

如立明月旁,如在天堂,
身軀搖蕩,俯身遙望, 世界上。


海翻浪,千點光,
飄飄泛泛碧天在望,
欣見明月逾清 朗。

~~~~~~~~~~~~~~~~~~~~~~~~~

~~~~~~~~~~~~~~~~~~~~~~~~~~~~~~~~~~~~~~~~~~~~~~~~

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2021 辛丑中秋樂悠然


辛丑年 八月十五日

2021921

恭祝中秋佳節慶團圓

家家戶戶樂安康

………………………………………………….......................




一位新浪好友的擺件,她和先慈同是屬兔。
她每次貼出兔子的收藏品,徵求詠兔詩,
我由16年和應她,寫到2021年她誕下愛兒為止。

......................................................................................


大澳彩燈一個我很喜歡的手作紙魚燈。
(和平使者 拍攝)
.........................................................
 

. 

  以下是一首很動聽的藝術歌曲,與您分享: 

  (採自電影《玉樓三鳳》的片段, 唐煌導演。

 

曲:趙元任   詞:劉半農

演唱:韋秀嫻 ~〈教我如何不想他〉

天上飄著些微雲

地上吹著些微風 ...

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

教我如何不想他

 

月光戀愛著海洋

海洋戀愛著月光 ...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教我如何不想他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游 ...

燕子你說些什麼話

教我如何不想他

 

枯樹在冷風裡搖

野火在暮色中燒 ...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

教我如何不想他

 ~~~~~~~~~~~~~~~~~~

劉半農1891-1934),名復,原名壽彭,江蘇江陰縣人,曾經留學法國,是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 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同時,他又是我國語言及攝影理論奠基人  

據稱這是他寄託思鄉情懷,感時憂國的詩。這首歌是先有詞後作曲的。

 ~~~~~~~~~~~~~~~~~~

趙元任人學會了33種漢語族語言/方言,識講英、法、德、日、西班牙文等很多種外語。自己:「應用文方面,英文、德文、法文無問題。至於一般用法,就日本、古希臘、拉丁、俄羅斯等文字也不成問題。

有人將趙元任雙耳比喻成「錄音機」。很喜歡劉半農這首詩,就寫上曲譜來唱了,而且還錄了音。

~~~~~~~~~~~~~~~~~~~~~~~

韋秀嫻(Winnie Wei),原籍廣東,1932年出生在上海。1949年到香港。“韋秀嫻” 是香港早期非常有名的花腔女高音,50年代開始唱電影歌曲,錄製唱片。

1959-1972年成emi歌星,到1960年代唱了不少粵語片插曲/主題曲。後來任教於《香港音樂學院》,《亞洲電視藝訓班》及《海燕藝術學院》。

1989年移居多倫多韋秀嫻的母親是粵劇名旦李雪芳。故此韋秀嫻自小在粵劇、粵曲的薰陶下成長。年輕的時候在某個聲樂比賽中奪冠,得以成為音樂家趙梅伯的高足,更拜聲樂家李冰為師,唱花腔女高音。

2019年初曾回香港小住,並參加公開活動。

...................................

  .....................................................................
 

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歷史人物的探討~項羽

 ( 太史公 司馬遷 )

司馬遷,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

司馬談之子,繼任父職為太史公,寫出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仍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爲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

我們的祖先皆從歷史的道路上顛地走過來,經過大大小小不同的戰爭,僥倖讓我們留存在今天這個世界上。

過去皆為歷史,感謝記錄下前朝各代歷史的先賢們,讓我們對過去有一個認識。 史家的記述當然是以事實為根據,不能妄自加減。尤以司馬遷記述歷史人物是瑕瑜必記,優劣並列。

可是人類的思維是多方面的,後代文人也不是省油的燈,所以總會有人提出質疑。

................................................................................

參考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lv33b52.html  

質疑一:為何司馬遷不把“項羽”編入「世家」而編進紀錄帝皇的「本紀」?

項羽憑什麼排在劉邦的《高祖本紀》之前,名列第七?

審視:

《太史公自序》: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三代,錄秦漢,上記軒轅,下至於茲,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

這是司馬遷說出了他的理由:王跡所興。

不在乎其人的名號如何,只要曾經實際主宰過天下興亡的人,有資格被寫進「本紀」中去。

項羽之所以沒有稱帝,是因為他本身出身於六國貴族,是分封秩序的堅定維護者。因此,對秦始皇創下的「中央集權郡縣體系」並不尊崇,他不在乎所謂「皇帝」的名號,而不是沒有實力和威望稱帝。

項王的垓下歌,是臨終前為江山和虞美人而寫下的。
他的慷慨赴死,令宋朝才女李清照也深為嘆服。
項羽寫來豪氣干雲,卻又情感細膩。

 .........................................................................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

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

看了《史記》上面這段記述覺得真的感人。據說~西楚霸王項羽雖然武功蓋世但是思想單純,剛愎自用,一副寧死不屈的性格。早已因為不懂得用人而錯失了韓信,但他原來是一個也很為人設想的武夫。

從上文《項羽本紀》記載的這一段,就可以看到:

項羽在危難之中,並不貪生怕死。 也憐他的千里良駒烏騅不忍心再騎牠上戰場赴死,就把牠相送給予烏江亭長 (一个鄉有十個亭長 )。本來亭長已經為他結集船隻,勸他離開另立地盤,說江東還有數十萬人,他日定可助他據地為王。

可是項羽為了有負江東父老所託的八千子弟兵,雖然曾經戰績彪炳,但也損兵折將,無一生還,感到無顏面再見江東父老。項說:「縱使他們不出言怪責我,我的心裡也難安 !」寧可放棄東山再起的機會。

跟著他命令僅有的騎兵都下馬,一起步出衝去迎戰,史稱「短兵相接」。這時項羽只是一個人,就殺了數百漢軍,但也身受創傷十多處。這時他看見舊日相識的敵方騎軍呂馬童,就對他說:

聽聞漢方出賞錢千金來購買我的人頭並得封邑一萬戶。現在就把我的頭顱送給你吧。」跟著就自刎而死了,果然是一個視死如歸的戰神,真是太悲壯! 

項羽曾經創建了「破釜沈舟」的戰術,都是拼之孤注一擲的精神,可就是缺乏了一種柔韌的策略。 

    ..........................................................

項王籍曾經消滅了秦國,分封了十八路諸侯,並自封為西楚霸王最後落得慷慨赴死,卻從容不逼,惠澤他人,也就難怪太史公司馬遷對他禮待把他位列在漢皇劉邦之上了。 

不過,司馬遷也不認同項羽最後歸究於:「天亡我也,非戰之罪。」的說法。  我看一向戰項羽,最後慘敗都是歸究於他個人的凝聚力不足。主要都是因為他違背諾言,不讓先入關的劉邦稱帝,失卻了人心。

在五年的楚漢相爭中,本來屢戰屢敗的漢軍,因為有不少楚軍都轉而投入漢營,使得他們的聲勢日漸浩大起來,在人強馬壯之下,反敗為勝了。 

漢高祖劉邦登基之後,對於項氏將門都寬大處理,並且給封了官職,有些更被賜以劉姓。可是對於為他打天下的猛將,例如韓信等人,卻是給逐一誅殺 還是輔助劉邦的軍師張良看得透徹,功成之後就身退了,他的名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不眷戀名位,才可保得平安。

              ( 秋葉 文 )

 ...................................................................................


宋代李清照之《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垓下歌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節錄《項羽本紀》兩段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禮義,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父兄乃降。始,楚懷王初封項籍魯公,及其死,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穀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