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記念大哥和一齣電影

 

38 則留言:

  1. 帝女花不單只唱造出色,而電影製作更是當年最新科技的「伊士曼彩色製作」,少有而又昂貴。

    回覆刪除
    回覆
    1. 也記得當年的彩色片,開場時例必打上「伊士曼彩色製作」的字幕,開創了黑白片的先河。相信付出的製作費定然不菲。
      在我看的時候,已是多年後的二輪片,彩色已褪,不大鮮明。
      現在電腦視頻上看的,相信已經重新處理,顏色都很鮮艷,我們都有眼福了啊 !

      刪除
    2. 更正:「開創了彩色片的先河。」 任白的演藝灑脫高超,迷倒眾生。
      *
      在這裡,預祝你新年快樂 ! 闔府安康 !

      刪除
  2. 秋葉阿姨,在此補祝你聖誕快樂!預祝新年快樂!天冷了你保重身體哦!希望你身體健康!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愛在天空:你有心啦,謝謝你的祝福 ! 天氣變冷了,加衣保重喔。
      在這裡,也預祝你新年快樂 !

      刪除
    2. 謝謝秋葉阿姨!有空我還是會來探望你的!保重!

      刪除
    3. 那真是好 ! 很懷念你的網誌。祝安康如意 !

      刪除
  3. 我雖住在新界,但對觀塘甚有親切感,因姑丈及姑媽住在觀塘瑞和街南泰樓。我每年都會去拜年,銀都戲院也不陌生,因曾在拜年時順道看過賀歲片。

    回覆刪除
    回覆
    1. 菲力好 ! 觀塘的瑞和街我很熟識。我從少年時期開始,就在觀塘生活了。
      小時候我家由長沙灣搬到旺角郵局前的砵蘭街、五年後搬到大角咀杉樹街,這裡可以常常上到天台看海景。然後搬到觀塘邨公屋,每一處都有令我難忘,值得留戀的地方。

      刪除
    2. 我當時住喺錦田呢啲窮鄉僻壤,出到觀塘,見到咁多高樓大廈,有啲鄉下仔出城感覺。

      刪除
    3. 鄉村的地方廣闊,空氣良好,有的是農田蔬果,是個充滿大自然的地方,比在市區與人同樓共住好。我家都寧可搬到偏遠的觀塘公屋住,一家一主,自由度高些,空氣更佳。
      觀塘市中心有兩間電影院,一左一右。市中心周圍的高樓大廈越起越多,真是熱鬧得很哩 !

      刪除
    4. 年青人,估唔到你仲記得銀都戲院,我的年青時代就是在觀塘渡過,銀都是觀塘的中心地帶,印象深刻。

      刪除
    5. 看來,和平兄好像也住遍港九新界,想不到也居住過觀塘哩 ! 現在觀塘已經面臨翻新變革,一切將成為追夢。
      有些人不喜歡搬家,可是有些人卻喜歡尋求不同的變革,可能是要精益求精吧。

      刪除
    6. 和平兄,我第一次出城就係往姑丈家拜年,順帶住幾日,故對觀塘的印象十分深刻。

      刪除
  4. 秋葉阿姨,我又來聽曲了,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翠兒好 ! 任白名曲,傳揚中外,值得一聽再聽,細意欣賞吧 !
      預祝你新年好運 !

      刪除
  5. 阿姨,粵劇我唔識而且冇睇過,只是知道有一粵劇花旦叫蓋嗚暉,返香港玩時,咁啱相隔幾年,吃晚飯時遇到她兩次,行政主廚跟我們說是她慶生的晚餐,是不是她的正生日期就不知道了,因為我不是她的戲迷,從來沒有看過她的戲,所以沒有和她合照一張相片,我2019年陽明山晚餐的博文有講及遇到她,你也有留言。

    回覆刪除
    回覆
    1. 偉兄好 ! 也記得看過你這篇網誌,你返港晚飯時竟然和蓋嗚暉相遇兩次,真是有緣呀。因為你不留意粵劇,所以不知道她做的不是花旦,她在八和會館學的是小生,走的是任劍輝的戲路。我覺得她演得很好,比任姐的首徒更合我意,她比龍劍笙更為活躍於舞台上。
      我小時只跟媽媽看過兩次粵劇(大戲)吧了,後來看了很多的粵語片。

      刪除
  6. 謝謝分享小時的生活點滴; 我剛好相反, 不愛看戲, 因不喜密閉空間;
    記得小時多被大人逼去陪睇大戲, 在東樂和普慶戲院, 那時候什麼也不憧,
    只覺好嘈人多, 我在旁只好食零食和小睡, 後來長大只看過幾套西片,
    原因人人話猛片大製作, 所以就趁大隊去看, 回想那真是大片猛片...
    魂斷南橋, 碧血長天, 賓虛, 埃及妖后, 夢斷城西等;
    那的確是大片, 有些還中場休息, 及後就好少睇戲, 淨睇電視都睇唔切喇!!!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高興見到Candy您來交流分享生活點滴 ! 我也不是因為愛看戲~才看了那麼多的電影,我所有看過的粵語片,都是親人找我去陪看的,才讓我懂得看戲。
      粵劇只跟媽媽看過兩套,也是在普慶和東樂戲院。
      至於看西片,我是在報章上知道有這些荷李活名片,在暑假時便獨自買票去看,在看時已是舊片了。「魂斷藍橋」無緣看;「賓虛」和「埃及妖后」則在明珠台看過。
      「賓虛」真是大製作 ! 在明珠台還看過幾套“柯德莉夏萍”的電影,能再看到這些好片,也頗感滿意。
      李察波頓除了和玉婆合演的莎劇「馴悍記」之外,還有一齣「龍樓鳳血」,是和巴巴拉寶釵合演的,這是一齣英國的真實宮廷歷史劇,當時我是專誠走去海港城影院看的。以上這些都是我慕名去看,至於朋友邀請我去看的,卻看得我睡著了 !

      刪除
  7. 回顧那些小製作的粵語舊片,雖然佈景簡單,外景不多,但是劇本卻很貼地,大多針對社會貧富之間的衝突,小人物的艱辛。設計的人物對白十分到位和幽默 ! 聽了令人發噱,總會發出一些會心的微笑。

    回覆刪除
  8. 原來我真是後知後覺,想不到直到今天此刻,才領悟到:大哥為什麼只是愛看《帝女花》這套電影。原來劇中男女主角礙於環境,不能同偕白首,而在悽愴中分開的悲情,正好為大哥打開一個缺口,給他釋放了沉墜的心情 !

    回覆刪除
  9. 以前的人最好的娛樂都是看電影,但時至今天人們對睇戲又好似平淡了~~
    或者電影的題材,演員也感覺沒有以前的吸引...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是以前還沒有電視機的年代,電影就是市民大眾的娛樂,真是百花齊放。尤其是外國荷李活影城大公司拍出來的電影,有不少經典之作,像「賓墟」這樣大場面的大制作,令人大開眼界,已成為經典。這套片我有幸在tvb明珠台看過了。
      現今有電視,有電腦,隨時都可以安坐家中看影畫。
      最近電影《長津湖》上畫,要求高的影迷就會去訂票入場去看。

      刪除
  10. 粵曲粵劇難以再承傳下去了, 原因今之大學的中文系有問題, 對粵語不止不尊重,而且有一些以提出寫正字,讀正音的物體就是殺滅粵語的畜牲, 牠是以"國語官話"去叫人讀粵語, 其心之惡毒, 斷子斷孫!!!!"此物又奇怪, 牠又不用牠的理論去讀牠自己名字!!!!!照牠的理論, 牠姓名應該叫做"呵雲灰"!!!

    今人有多少過知道九聲及粵韻, 有那個會讓子女去讀中文系???

    深圳河之北, 更加千方百計要消滅粵語, 及粵文化,,,政治原因, 怕正宗的粵人及粵文化,,,香港班講讀又是一樣, 他她們不承認是香港人, 他她們叫自己是糠稈淫,,,咁!粵曲粵劇, 還有希望, 還有生存空間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安兄對此不用過於煩躁,你的言論太過火了,怨氣實在太重,恐怕對於你的健康會有損害。 香港的粵劇新秀,偶爾有人以懶音出現於唱詞中,我也深感遺憾 ! 一個潮流的形成,不是一個人可以左右。

      自從一班由舊社會來的教育家、文學家,像佘雪曼、錢穋、饒宗等等諸位仙遊離世,港人吹的西風更盛,年青的一輩滿口懶音:康趕、角家、演趕,個份、恨福、痕身un寒...我欲無言了。

      但在電視的播音界,仍然努力在把關,努力糾正新人的懶音。現在惟有寄望於播音界各位前輩,繼續為粵音匡扶正軌,不至於沉淪下去 !

      粵劇前會長汪阿姐,她自小從上海來港,說的是一口流利的粵語,在電視界成就不菲,並參予粵劇的演出,她一直努力為粵劇爭取場地,在西九佔一席位,怎會沒有希望呢 ?

      刪除
    2. 更正:饒宗頤。電視的“配音界”。

      刪除
  11. 還有, 呵雲灰這動物還在香港非常活躍!!!無奈!!!

    回覆刪除
    回覆
    1. 安兄常常提起“呵雲灰”就大動肝火 ! 閣下說他在香港非常活躍,但我孤陋寡聞,若你不提起,我也忘記了此人了。很多年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了。

      記得很多年前,“呵雲灰”曾經在大會堂講唐詩與粵語的關係,當時他是讚成以粵語去讀唐詩的 ! 至於他推行的正字正音,時間讀成“時奸”,已經給很多人說他「糾枉過正」了。 我試讀有些唐詩,是以國語讀來才合乎押韻。

      幾年前電視上已經出現了另一位推廣粵音俚語的新一代人物,紅極一時。可是我不大記得他的名字。
      看來「康趕人」要是連粵音都讀不好,要說得好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實在不容易。大陸的文化界,都有努力去保存和救亡一些快將失傳的方言。你何以見得大陸政府千方百計要消滅粵語, 及粵文化呢 ?

      刪除
  12. 疫情前, 廣東省明令禁止廣東傳媒用粵語, 只留一頻道並限時間, 經過大量抗議"暫停"執行, 不過, 不論官網, 民間網台, 到今天為止, 不間繼"有人"製造仇恨粵語的貼文,,,反之上海更能保持上海話節目, 並沒有任何網絡攻擊上海話的動作!!!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能因為大陸以前有一句很流行的話語:「東南西北中,發財在廣東。」
      因此廣州陸續來了很多由各省各縣來打工的人,因為環境複雜了,廣州的市民都加裝鐵閘。也因為廣州一直沿用粵語,很多來打工的外省人,在語言上很難適應,而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也不能溝通,可能因此發生安兄你所說的情況。
      據知在上海,普通話早已很流行,所以沒有引起違和感,沒有人杯葛上海話。

      刪除
    2. 更正:「發財“到”廣東。」

      刪除
  13. 油管有一個叫做灼見名家的頻道, 呵雲灰又出來作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來youtube有這麼的一個頻道,可是youtube頻道浩如煙海,近這兩年多以來,我竟然見不到「灼見名家」這個地盤。
      很多人都懂得在那裡開一個頻道,甚至以標題出位驚人為利誘,很多人看了之後,都大為光火。這些分明是呃like.
      安兄何必太過上心哩,不如找些同聲同氣的視頻來看,省得激氣啦!
      或者找些娛樂性的來聽看,心情也會開朗些。

      刪除
  14. 普通話不是漢語, 是老安祖宗八旗雜種侵華亡明以番族語言強加炎黃漢人之口, 消滅了入聲消滅了純漢文化, 今之普通話的調甚難聽, 聽聽各級領導人的在公眾吹水的腔調, 慘不忍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安兄,現今中國都己經各族共和了,語言交雜是大勢所趨,何必太過執著呢?
      能制訂到一種共通語言,大家都說的了解明白就行了。
      在電視新聞上聽到各交外官對外的聲明講話,都是字正腔圓,這就很不錯了。
      至於其他人有鄉音,就不要太計較啦。

      刪除
  15. 哈哈, 五族共和??老安少時知道本是八旗外族, 曾有"幼稚"想法, 復辟大清皇朝!同今天糠稈某些物體的幼稚不遑多讓!!!

    回覆刪除
    回覆
    1. 想不到安兄在少年時,竟有這般的鴻圖大志 ! 從歷史上看來,長城以外的各個民族,都對中土皇朝虎視眈眈 ! 都想越過長城來入關,統治漢人的江山。

      看來安兄真是流著女真族人的勇猛基因。 在中共號召各族共和之後,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長城已經不是一個隔膜,祇祈望謀求共同和平的發展。
      而安兄少年時竟想復辟大清皇朝,真的和今天糠稈某些物體的幼稚不遑多讓。
      愚見以為:大同共和是好事來的,何必要獨霸天下呢 ? 如米國的霸權主義是不得人心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