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0日 星期六

今昔一席談


世事紛繁,香港今年車禍、工傷的意外事件特別多,頗令人有些不安的感覺 ! 
現在 放一段 “十大名山” 風景的視頻,來調劑紓緩一下吧。
 
 

近日狂小子 Teddy來留言,談及香港人的情況,他說:總覺得以前年代的人比較有人情味。

我樂於和他探討這個情況,也盡所知而回答:

你說得對 ! 在以前比較貧困的年代,人們都有同舟共濟,互助的精神。等到社會建設繁榮之後,多了後來者,生活條件有距離,紛爭就不斷了 !
由此很多人都變得自私自利,目中無人。這樣使到不少年青人都失去了方向。

 ~~~~~~~~~~~~~~~~~~~~~~

今天他留言道:

所以我很佩服以前的人,全部都能人所不能,五年前在新光兼職看過一班老人家天天爬上五、六樓那麼高打燈,我當下簡直呆了。

*  

難得他和我分享過往的事件,我就著意地分析起來,囉唆了一大段:

早年的人群經歷過八年日本侵華戰爭,僥倖來到香港都埋頭苦幹,求生打拼豁了出去 !   子女大多也要陪著捱苦,也吃得苦。
五年前就讓你看到這一班老人家工作起來,是如何的拼搏了。
*
經歷過兩代人的打拼,後來生活漸入佳境,這一代的人士不少都把子女嬌寵起來,樣樣事情都為他們籌謀,不想他們像自己以前那麼辛苦。

還陪著去見工,低級些辛苦些的工作都不讓子女去做,在家裡陪著上茶樓嘆早茶得了。
可是姑息的後果並非好事,年青的一代變得不懂珍惜眼前的一切,不願捱苦。甚至變得盲從附和,誤墮法網,也不懂得醒覺過來。

原來香港有些年青人惟我獨尊,也看不起內地的年青人,排外的心理很嚴重 ! 看待事物竟一刀切,顯然是不夠客觀。

不知道各位的意見如何


  ~~~~~~~~~~~~~~~~~~
  ~~~~~~~~~~~~~~~~~~~~~~~~~~~~~~~~~~~~~~~~~
  

2023年4月30日 星期日

超載~神乎其技

在風花雪月之中,有另外的一個世界。

可若是生活逼人,在條件不充裕的情況下,

就懂得配合適應,這樣就叫做「馬死落地行」。

見到居於窮鄉僻壤的兒童,他們也生活得很愉快 !

不苛求物質,不固執己見,就不會稍一不如意便去尋死。

1.   擠不上了,望洋興嘆 

 

2.   淡淡定,高人一等,定力驚人

雙手拿著報紙,是為了平衡。望著報章是集中精神。        他的足部好像是抵著騎行者的背部,作為穩定的重心

(後座客是如何上落的 ? 顯然是合作無間,協調得極好)

也可能是為了穩住貨物,才坐上這一個人。

 

3.  同心合力,共同進退。

  ( 窮則變,變則通。他們是運載達人。) 

 

4.  特級廂座  背道而馳 

       5. 考體力、考定力,唯有微笑吧。    
 

 

6.  這位超能司機,駕駛技術精湛。人也像超能膠。 

( 自食其力,辛勤工作。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7.  定力十足、跨部門工作

8 . 單邊車龍

(上班時段,男人駕車傾巢而出,屬好現象。

不知道這個是什麼地方? 

有人寧願步行,也不願呆在路上。


9. 危險的超等座
 
( 據兩位博友說:那是印度當時的情況。)


10. 老友鬼鬼,共同進退

11. 大佬,後面有4 條生命在你手
仲掛住講電話 !  ( 塞車囉 )

12. 奇形車輛,借殼上市,獨一無二。

13. 簡約校車,歡笑滿載
( 同車共濟顯童心 )


14. 白馬與王子,一起落難捱世界。

15. 馬死 落地行
 
(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

這些轉載的圖片,都是轉自別人的轉載。
也忘記了是來自哪一個篇章,圖上的街道沒有中文,
料想是緬甸、老撾、或是孟加拉附近一帶的地方吧

450年前中國大陸還被稱為第三世界落後的國家,

今天慶幸發奮圖強,卻遭到美日圍堵狂拉後腿 !

希望萬眾一心,共同抵禦外侮。
~~~~~~~~~~~~~~~~~~~~~~~~~~~
圖:轉載自2021年新浪博客
文:秋葉
~~~~~~~~~~~~~~~
~~~~~~~~~~~~~~~~~~~~~~~~~~~~~~

2023年4月17日 星期一

3月16日後園巡禮

( 探訪 園中花 ) 

後園 3月主要有洋紫荊杜鵑花大紅花,

山茶花續開放。在後的山茶花有重點介紹。

 1. 洋紫荊

( 園中多棵熟識的洋紫荊,在這個 3月裡開展新顏。)

本來綠葉長滿枝頭,現在卻是花朵盈盈茂密盛放,

恍似向人間寄託它的深情,默默來度過一段美景良辰

 
 ( 紫荊花放,它正在享受著怡人的好時光。)
 
 
( 以下那邊的紫荊花樹 也在盛放 )

 
( 東風飄盪,花兒匯聚,正迎接著溫暖和煦的陽光。)

 
 從上俯望下去,樹幹不見了,只有密密麻麻的花和葉。
 
 
 
 
(上面這些植物花卉,一時不知叫甚麼名堂 ? )
 
 ~~~~~~~~~~~~~~~~~~~~~~~~~~~~~~~~~~~~~~~~~~~~~
2. 杜鵑花
 
 

( 這朵白色的杜鵑花,無端帶了一抹粉紅。)
  
 ( 這邊廂的杜鵑花叢,綠葉叢上卻是綠多紅少。 )

杜鵑又名映山紅,紅也分為深淺的幾種。
 
看來這個紅色顯得頗為透薄,感覺有幾分夢幻似的。
 
~~~~~~~~~~~~~~~~~~~~~~~~~~~~~~~~~~~~~~~~~~~~
< 那邊杜鵑花強勢回歸 >
 
      轉到那邊,原來那處葉叢地,好像是空置了好幾年的杜鵑花圃,今年卻強勢回歸。 忽然之間,再看到杜鵑花叢獨霸一方,風姿綽約地聳立在眼前 !  那個收藏水喉的 紅色石躉 也不愁寂寞了。

      往年當我經過這片葉叢地前,都在估量這裡還會不會再長出花來呢 ? 那盛況還會再現嗎 ?   原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10. 
 ( 花兒恍惚復活了,豐盛、燦爛,全部再現眼前。)
 
11.
( 原來花兒有知,今年又再強勢回歸了。)

12. 
( 每朵類同,但其實是獨立的個體。)
  
13.
原來這種淺粉紅色,帶一瓣粉紅斑點的,名叫 “團花杜鵑”  

短暫芳華,卻把一片空間點綴得豐富多姿。
 
~~~~~~~~~~~~~~~~~~~~~~~~~~~~~~~~~~~~~~~~~~~~
  3. 大紅花  
  又名扶桑花、朱槿、木槿     
    
14. 
紅花綠葉 相得益彰,這是我一向熟識的大紅花。

15.
東風太猛,花朵隨風搖曳,拍攝起來有些難度。
 
16.
  上面這種黃色的扶桑花,紅在花心。 

17.
( 可能風太猛,這朵花總是向下垂,很接地氣。
 
 那麼大朵的花,看起來很矚目,正名是扶桑花
它的各有功效,都可以入藥
 
 ~~~~~~~~~~~~~~~~~~~~~~~~~~~~~~~~~~~~~~~~
~~ 同花不同命 ~~
 
 
繞到後面看,原來也有幾處大叢杜鵑,但有大石和綠叢擋住,可能陽光不足,杜鵑花叢明顯都有些萎靡
 
 
 左邊也有幾叢較為差勁的杜鵑花
 
 
 

 
下圖:種在側邊路旁的花,光線較為充足,花朵比較豐盈。
 
 也可能花在外圍,照料容易,花朵也長得精神些吧。

 
( 當中的光線不足,這朵大紅花的花瓣也下垂了。 )

 
( 感覺這塊葉子有些特色 )

~~~~~~~~~~~~~~~~~~~~~~~~~~~~~~~~~~~~~~

>> 回到那邊看看 <<


上:長春花 是我第一種學種的花,很粗生。
 
 
 前方多映山紅杜鵑,和粉紅色的團花杜鵑
這裡不但陽光充足,還有一個紅色2號的 
 收藏水喉的石躉。花團錦簇, 今年這個石躉不愁寂寞了。
 
 下:九重葛 
又名紙花、葉子花、三角梅、簕杜鵑
 
 
這邊還種有紅色的九重葛,紅色的是花苞。
花苞薄如紙,因此亦名紙花。花苞三片,又名三角梅
 其實白色細小的才是花朵。
 
為了招蜂引蝶,植物也懂得改善自身的形勢。
也懂得聽音樂,它們不是無情的生物。
~~~~~~~~~~~~~~~~~~~~~~~~~~~~~~~~~~~~~~~~~
 
 
 2月23日拍攝 

 
() 植物學名稱:仙丹花“Ixora coccinea 
別名:叢林天竺葵Jungle Geranium 
(謝謝 Judith 提供名稱)


 
~~~~~~~~~~~~~~~~~~~~~~~~~~~~~~~~~~~~~~~
 ( 316日拍攝的園中花

 
多年來 園中這邊一直種有幾棵紅、白的山茶花
只是沒有行經路過,都使我淡忘了。
 
 
今天來到這邊,見到白色山茶花,花蕾湧現。

4. 山茶花
 
古時名稱為:「海石榴、玉茗花、耐冬花」。
 
 園中這邊紅色的山茶花陸續出現多藏在枝葉之間。

《農業網》資料: 
山茶花性耐霜雪,四時常青;次第開放,歷時二、三月,
妝點大地生動如繪;可水養瓶中,歷十數日艷色不改。

 
台灣稱為「茶梅

此花在韓語 中另有「冬柏花的稱呼,南韓釜山海雲台區的冬柏島,即是以山茶花的名字 來為此島命名。

 

    這是一月底,拍自舍下那邊園中山茶花,看它淡淡的粉紅色,偶爾妝點著一抹微紅,嬌柔可人,出塵脫俗,恍若林中仙子。

    ~~~~~~~~~~~~~~~~~~~~~~~~ 

山茶花是世界性的名貴花木,原產於中國,雲南大理被視為山茶花的故鄉。人類種植迄今約有 2700 多年之久。中國的山茶花約有180 多種,全球茶花種類90% 之多。

 

雲南、廣西、廣東是山茶屬植物的起源、分布中心7世紀時傳入日本,18世紀時傳入歐洲,均受到熱烈的喜愛,成為日常栽培的觀賞花木之一。


山茶花油除了飲食,亦做為美容用品的原料。  山茶木灰含豐富的鋁元素,亦是古老染整布料的重要材料之一。


日本山茶樹可以長至20公尺以上,其木材來源可供建築、工藝品等用途。山茶材的質地、紋路細緻縝密,具有摩擦耗損率低的特性,常被用來製作將棋的棋子、印章、木梳、木刀等工藝品。

網上記載:「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油源匱乏,日本人遂以山茶花種籽淬取的純油,作為零式戰鬥機的燃料使用。」二戰時日軍侵略中華大地,轟炸了多年 ! 原來當時兼採用了茶花籽油 驅動機器,使我國災難源源不絕。 這是人為作的孽,罪不在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