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都是前人的好手藝
8月2日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裡遊逛了半天,全神貫注細看文字與展品,駐足良久好像忘卻了疲累,也得耐心忍受那幾層樓宇內極度寒冷的空調。見到有位女士把薄薄的彩色披肩拉來拉去,可能想把它疊得厚些兒吧? 這裡與外面恍若兩個世界,好像冰火兩重天。
眾多參觀的遊客們都為了一睹古人的珍貴文物而來,我們都以回望到先民的好手藝為榮幸事。
這次見到以前未曾見過的一些清宮皇帝和妃嬪們的帽飾、首飾、釵環珠翠等,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的文物。
…………………
遺憾
記得在八十年代初 “香港藝術館”的前身舊址內,曾經展出過清帝所用的刀劍兵刃,皇袍,長卷的宮廷畫幅,還有好幾個西洋計時鐘座、白玉觀音像、金縷玉衣等等。 當時還在展覽廳的一角,閒閒地展出好幾個陝西兵馬俑。
後來在香港的歷史館也曾經由北京運來慈禧太后的個人衣物、首飾用品作展覽。
今次在台北的故宮博物院裡沒有遇上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可說是有些兒遺憾。
在香港十年回歸的2007年,舉辦了《國之重寶》展覽,運來了北京珍藏的古書畫在香港藝術館展出,當時就看到王珣的《伯遠帖》,和趙佶的正楷《閏中秋月詩帖》。
那時候才知道《快雪時晴帖》獨留在台北的故宮博物院裡,暌違在彼岸了。
後來終於在網上找到這幅名書法帖子的圖片,總算是見識了。(秋葉)
後來終於在網上找到這幅名書法帖子的圖片,總算是見識了。(秋葉)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縱23cm﹔橫14.8cm ,行書四行,二十八字。
其內容是王羲之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人的問候。
此帖以“羲之頓首”四字行草開頭,以“山陰張侯”行楷結尾,
此帖筆法雍容古雅,圓渾妍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
或止而流。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
乾隆一生酷愛書法,刻意搜求歷代書法名品,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
他對《快雪時晴帖》極為珍愛,他在帖前寫了“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八個小字,“神乎其技”四個大字。
又說:“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全書二十八字,字字珠璣,譽為“二十八驪珠”,他把此帖和王珣《伯遠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的晉人三帖,並藏於養心殿西暖閣內,乾隆御書匾。 (網上資料)
………………………………………………………
農民開墾了意外的收獲
(文/ 秋葉)
雖然台北珍藏了以往北京故宮和其他地方的珍稀文物的精品,可是不代表中国已無珍寶,反而內地在多年來開墾土地時,無意中發掘出一個清朝皇家的地下墓室(定名為“地下宮殿”)。
還有漢朝的侯王家墓;
四川在三千六百年前的祭祀葬坑;廣東的南越王墓等。
因而出土了不少珍貴的文物,例如南越王墓的整套編鐘、編磬、一枚文帝行壐金印、絲縷玉衣......等等。
還有李鴻章的後人,把李公藏在英國大宅地窖的大量古董文物字畫等,送贈了給中国的古物古蹟部作統籌。 國家還會收購流出國外的珍稀文物,種種珍藏都令人嘆為觀止,不可小覷。
因為李鴻章的後人與廣東番禺有著很大的淵源,故此政府特地將他捐出的很多寶物,都放在番禺紫坭鄉的寶墨園裡。但不是園前的展覽品,是步到園後較遠的地方才能見到。
國內亦盛行了盜墓事件,很多人都是想藉此發財。甚至在東北的一個博物館內,揭發了珍品被偷龍轉鳳,放著的都是仿製品,原來館長把文物賣出了,身家累積上億元,換來的下場是給槍決了。
……………………
踏著前人的足跡
每個人的愛好和生活習慣,不多不少都會受著親人或是師長所影響,甚至承襲著他們的習慣,步著他們的足跡一路走下去。
還記得在自己年紀很小的時候,媽媽曾經帶去參觀過《李鄭屋漢墓》;後來讀上小學了,媽媽又帶同小表哥和我再去一次。
記得當時小表哥和我們看過了陳列室的墓葬品之後,他一進入古墓室就立刻驚慌失措,哇哇大叫地跑出去,不知他為何這般的大驚小怪?
……………………
紀念先民
當每一個世代過去物換星移,而還能在地下留下一些當時粗略製作或是精心雕琢出來的器物,給我們好好的細看,也态是難得了,彷彿都接觸到那個湮遠的年代,與古人融會了。
因此,我也曾經特地帶同小女到九龍參觀《李鄭屋漢墓》,去尖沙嘴的“香港藝術館”參觀一趟由埃及運來的古物展覽。
(通常外國的博物館在維修的時候,會將部份的展品運出國外展覽。)
欣賞古物器皿恍惚是一種敬拜前人的行動,也是尊重古人的種種成就。從工藝製作,到手寫書畫等等無一不令人心生佩服,讚嘆不已。
……………………
一頁流水帳
在八十年代初我在北京的故宮御花園內,參觀了珍寶館,見到一個黃金盆,和一座雕滿了人物、動物的玉山時,感覺到新奇而大開眼界。
在北京另外的一天,我們跟隨国內的旅遊團,進入了地下宮殿,在內見識了一道兩米多高的厚重玉門,大瓷缸和皇室的棺槨,感受到了相當幽深的氣氛。
去到明《定陵》,走過神道,在展覽廳看過由一條金絲織出來的皇帝冠冕,和一頂綴滿珠翠的后冠……工藝堪稱卓越不凡。
~~~~~~~~~~~~~~~~~~~~~
在慶祝十年回歸的2007年,《香港藝術館》得到北京故宮的借出,運來一批珍貴的古書畫作展出,名為“國之重寶”展覽。
主題是展出長幅的名畫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更有東晉王珣的行書《伯遠帖》;
更有東晉王珣的行書《伯遠帖》;
北宋趙佶的楷書《閏中秋月詩帖》;
唐朝馮承素的行書《摹蘭亭序帖卷》;
還有顏真卿的《行書湖州帖卷》。
同時展出了北宋的名書法家黃庭堅、米芾,元朝的趙孟頫等人的書法真蹟,還有其他精心繪畫的花卉山水人物等。
(當時參觀的人數眾多,均需提早預訂入場券。)
米芾書法
米芾書法 價值不菲
【中秋登海岱樓】
~~~~~~~~~~~~~~~~~~~~~~~~~~~~~~~~~~~~~~~~~
國之重寶的蜀國古銅頭
與此同時,十年回歸《國之重寶》展覽,還有在沙田的“文化博物館”展出的《三星閃爍 金沙流采》。
這是在四川出土的一大批3600年前的古物,大大小小的青銅頭像面具、金劍、作太陽放射狀的圓形金薄,還有罕見的權杖......種種珍稀文物,看得人瞠目結舌,想像不到數千年前的先民,竟然能夠製作出這樣重件,或是精緻的形物。
【香港文化博物館】門票
三星閃爍 金沙流采
四川的三星堆祭祀坑,曾經被發掘出多個青銅頭面具。
最重的一個逾噸重,兩個人也搬抬不了。
..................
當年發掘出來古物繁多,以兩個展廳作展出。金劍、玉琮、金薄面具,大小的青銅頭面具多個,大型掛飾燈柱.........等等。
一天看不完,第二天繼續看下去,第三天專為坐看紀錄片,就為了觀看當年發掘古物的情況。
一天看不完,第二天繼續看下去,第三天專為坐看紀錄片,就為了觀看當年發掘古物的情況。
~~~~~~~~~~~~~~~~~~~~~~~~
這個發掘出來~作光環射線狀的太陽形金薄,
已經成為當地四川“三星堆博物館”的標誌。
~~~~~~~~~~~~~
在三千年前打造出來的圓形金薄,
現在已經成為鎮館之寶。
這也是唯一沒有運來香港展出的寶物,
當時只運來一方仿製品。
以上是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圓形金薄
三千年前打造的金薄面具
人物造型的腰間配有腰帶
金冠帶
( 拍自tvb的紀錄片)
( 拍自tvb的紀錄片)
在這薄薄的金冠帶上,可見到鑄造了箭形紋飾,
還有環狀及其它的裝飾紋樣。
~~~~~~~~~~~~~~~~~~~~~
就是這些令我樂於走出家門觀看,也幾乎忘記了原來是由於母親的啟發,才使我這樣的情迷博物館。
雖然這些年來走訪過北京、杭州、廣州、香港多家博物館,看到不少的寶物,好像有點兒意興闌珊了,但要是和以上的古物再次重遇,我仍然會感到興趣盎然的。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