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情迷博物館



 廣州印象與南越藏珍追記

早已聽聞廣州越秀區發掘了一座南越王墓,裡面古物珍品甚多,顯示了秦漢時期帝皇的生活面貌,呈獻了當代能工巧匠的創作成果。因此於201164日聯同家人前往廣州,參觀《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分享這地方的文化遺產,訪古緬懷一番。
據說當地在八十年代發掘了一千多件(套)文物,共萬餘件,歷經了兩千多年仍然保存完好。在1988年初開始展覽。 

~~~.~~~
() 1976年初訪廣州 


記得第一次前赴廣州是在1976年中文革剛結束的時期,當時市面蕭條,十店皆九空置關門,一片荒涼景象。所居的廣州飯店限時供水,吃飯時要收糧票。是時市面上大型的旅館一律稱為飯店,而非酒店;小型的旅館就直接稱為某某旅店。

惟《春季交易會》如常舉辦,每層樓展覽的面積很大,國產珍品琳瑯滿目,中藥材、蘇杭刺繡、東北皮草等同在一樓層,令我大開眼界 !而得來的門劵都是由當地人內部所提供。

是年遊覽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鎮海樓(俗稱五層樓),此樓早已成為歷史展覽館,非常巧合地竟然在此看到兩位反清烈士就義前的絕筆手書!一位是林覺民,一位是方聲洞,兩幅的布帛很長,字跡秀美昂揚,令人低迴哀嘆!

此兩封絕筆家書早年在書上讀過,想不到竟然給我看到真跡,真是異數!

另日遊中朝血誼亭,越秀山等。稍後乘車往肇慶,遊七星岩,上鼎湖山。這次是我第一次走訪國內,印象至為深刻。
~~~.~~~

() 1977年省親之旅

第二年冬天再上廣州是為了會見親戚,但對南海家鄉全無印象,父親力勸我不要前往。當時大姑姐還在世。我與三位表姊、一位表弟第一次見面,因通信已久,相見甚歡。
表弟提議同遊廣州動物園,竟然遇到園中的駱駝小解,見流洒了一地灘的水,表姐妹不禁嘻笑一番,表弟卻感到有點兒尷尬。後來在園中偶遇桃花盛開,各人愉快地拍下合照。


其後跟隨表姐弟乘船往佛山,再乘車回鄉謁見大姑姐,在環境一片蒼茫之中,他們竟然忙著烹煮肉食共享,熱誠款待實在感人。
表弟專誠帶我去看望他們耕作的桑樹,來到桑基地見到一望無際的翠綠桑田,極目所見皆很浩瀚,也感覺到十分的舒泰。

得知鄉間均有自留地可供栽種,亦養牲口和養蠶。缺的藥物都由我寄過去了,料想生活上倒也過得去。可是在春寒中見到他們都穿著藍布薄外衣,一方面除了佩服他們這麼強耐得住寒冷,一方面卻感到有點兒難過!

~~~.~~~

() 1984 重臨珠江河畔

第三次探訪廣州是在1984年,當時廣州已初步開放了,市面上一片繁榮景象,熙熙攘攘,不愁無吃喝的地方。這次我們居於《北京旅館》,整座是石的建築,還有一個小露台,一派古樸美觀。(多年後已經改建了)
這次購票進入蘭花園,見識了一個樹木扶疏的度假好地方。園中的洗手間很雅致,設備卻頗為先進自動化。

惟是市上車輛來往頻繁,乘公車十分的擁擠,市面上的空氣已顯得十分的混濁,實在已無心戀棧了。

 (在1982年曾在多番策劃之下,踏上了去上海、杭州、北京自由行之旅。這次是我第一次去一個很嚮往的遠方,但這事件不在本文的範圍內,略過便算了。)

~~~.~~~

<珠江河> Suki 攝 


() 2011探訪南越王墓與珍藏
至於第四次前往的原因,就為了聽聞廣州發掘了一個南越王墓,古物珍品甚多,顯示了秦漢時期的生活面貌。
遂聯同家人同往久違了的廣州一行探訪。
相隔多年的廣州已飛躍邁進,設施上都配合了旅遊的需要,一派繁榮景象。以下為南越王墓室及館藏。



  前言
 

2011104日在Y博曾經發表了一篇比較簡短的同樣網誌介紹: 

南越王墓座落在廣越秀區的象崗山,經考察證實是二千多年前下葬的南越王文帝趙眛,他是第一代王朝武帝趙佗的孫子 
趙佗官職是南海郡尉,當年本來是奉秦朝命令,派駐收復嶺南的大軍。秦亂之際,趙氏南面稱王,立地生根。管轄廣東廣西及沿海邊陲。
國境還包括部分貴州雲南地區。 由趙佗武帝開始,傳位至第五個王帝,不足一百年完結。』


在越秀區象崗山發現的墓穴
是南越王趙眛與四位寵妃的陵墓

 由此步下各墓室

據文帝史話記載: 第二代南越王趙眛,于公元前137年繼位,稱為文帝,時為漢武帝時期。趙眛也像秦皇漢武一樣,喜食丹丸,追求長生不老。在位15年。


 <文帝行壐>  Kaki 攝
 
<這方行壐金印確證了墓主人的身份> 
 
以下為維基百科資料:
秦朝末年,中原陷入了「楚漢相爭」的混亂狀態。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趙佗起兵兼并桂林郡象郡,以番禺為都城(今廣州市)在嶺南地區建立南越國。公元前196年,趙佗臣服於已建立西漢政權的漢高祖劉邦,成為漢朝的藩屬國
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其位由次孫趙眜繼承,成為第二代南越王,號稱「南越文帝」。趙眛在位15年後於公元前122年去世,其位傳給趙嬰齊。趙眜死後陵墓建在南越國都城番禺內,即是現在的「南越王墓」。』


 <文帝玉飾>



    <玉璧> 



     <青白玉和青玉> 
 

<絲縷玉衣> 重新綴合的玉衣 和手套特寫



    飲宴器皿 ↑ 




<煉丹爐>






五色石>  


 對弈的陶俑 


 古琴已朽 配件仍存




<編磬> 一般為十六塊,與編鐘均為皇室樂器,
     合稱“金石之聲”。 (Kaki 攝)



<十四編鐘>  編鐘最早出現在商代興起於西周盛於 春秋戰國 秦漢明清宮廷中仍有沿用。亦有十二編鐘。
編鐘為王室樂器,在征戰、宴會、祭祀時,都會演奏編鐘。
編鐘為皇權的象徵,與編磬合稱為金石之聲。

~~~~.~~~~

屏風飾品組件(上為仿製品 下為原件)



這個南越王墓從來沒有給人開盜過,是很完整地呈示了該時期的面貌,補充了歷史的斷層。

該墓出土的陪葬品“文帝行璽”金印是中國考古發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而出土的藏品最多,所以至為珍貴。因此故被列為全國重點的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

本輯由兩小女所拍的兩組差不多的照片中選取,編輯時亦非順序,因此所費需時。
所以遲遲延至今天才加以整理。內容除了借助網上資料,其餘只憑記憶,如有錯漏,請不吝指正。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