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7日 星期日

人間世 / 暴雨成災16小時


<< 世紀暴雨   港九雨災 >>

往日看新聞片,看到大陸內地城鄉洪澇鄉民被迫爬上屋頂,被迫棄守家園,跟隨救援隊伍乘艇離去。

鄭州也曾經遇到大水沖入地鐵站內的險情嘩啦啦的洪水向地面的站口奔騰而下路面很多的汽車在飄流,有人獲得途人拯救,有人不知所踪 !

 ~~~~~~~~~~~~~~~~~~~~

當時深表同情的旁者,想不到今年9月我們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大水湧入地鐵站,進退兩難 ! 路面成為澤國,汽車浮動有人向車內人施加援手;有人站不住腳隨水漂流我們的所謂福地原來並不是必然的。

幸好港府派出公務員出動,和前線的消防員,及清潔工人合力搶救災場,盡所能恢復通車。以下是You-tube上的留言: 

@mmq5263   

香港人好犀利,面對這種情況能緊守剛位,如港鐵職員能在短短一夜能令黄大仙站重開,深信除了香港,沒其他地方的人可做到如此高效率。  

 @reginangsiewlan5394     

更值得驕傲是港人是世界皆讚同有智慧敢怒敢言,該誇獎的無敵剛金

@locarmen525   

絕對認同

@user-zf3yt4fw6w   

 不止黄大仙站。

@user-zf3yt4fw6w

愿菩萨保佑香港!!大家都平安

================================================

28 則留言:

  1. 整夜的黑色暴雨警告,不知秋葉有否有影響呢?!!
    暴雨來臨前又是十號風球,始終天氣變化實難預測~~~~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關心 ! 十號風球之前,為了小騎樓改動了的防風屏障,我也擔心能否擋得住狂風大雨,忙了一陣子。後來十號風球來臨了,終於通過實踐,小樓台風雨不侵,沒有雨水落地。
      舍區在新界西,是比較新建的街道,渠道通暢,僥倖沒有水浸街的現象。不知道閣下區域那天的情況怎麼樣 ?

      刪除
    2. 本身的住區不是常有水浸發生,可以說不是水浸黑點,所以當日也沒有太大影響…
      我初時以為秋葉姨住港島區!!!!不過也正如你所講,新建的街道去水渠都會比較好些~~

      刪除
    3. 森兄好像是住在荃灣或是沙田區,因為那裡都沒有什麼嚴重的水浸事件發生。
      很久之前我在港島住過5年多,後來拆卸了,變成現在九如坊的蘭桂芳酒店。側面的小公園仍然存在,大樹仍然存在。

      刪除
    4. 我不是住荃灣沙田,早幾年常常都有經過荃灣區,因每天乘車都會經過荃灣,沙田是工作地方~~本身是住西九龍區!!!
      可能去港島不多,感覺港島地區路窄人多,而且多內街彎路...

      刪除
    5. 住在西九真好 ! 那裡附近有多處博物館、展覽館。新建的香港故宮也近在咫尺。

      刪除
    6. 你說得沒錯,西九文化區真的不太遠,也算是近的...未去過的故宮博物館也想去,近來還有你曾介紹過的三星推文物展覽,初時以為展期很短,在她的官網看,原來展期去到出年...
      相信都有時間準備~~~~你有看過嗎??

      刪除
    7. 西九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還未曾去過。
      至於在香港十年回歸那年,曾在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裡 看過展出3600年前的三星堆古物。而且去過三次,有一次是專誠去看放影發掘和出土的紀錄片。成噸重的青銅面具,金劍、玉琮珍貴無比,看得人目定口呆。
      今次來港展出的和上次有些不同。除了青銅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貴文物之外,還有距今4000年左右的古物。
      包括「青銅二號神樹底座」,以及「銅虎頭龍身像」、「金面罩」及「青銅大神獸」。
      展出文物包括23件國家一級文物,以及55件是2020至2022年間三星堆遺址最新發掘的重要文物,大部分是首次在四川省外展出。不要錯過喔。

      刪除
    8. 原來秋葉已經參觀過三星堆的文物三次之多,初時的文化博物館有這些藏品看,而文化博物館就剛剛去過,地方也比較熟...可惜今次的三星堆在故宮展出,既然展期仍有些時間,
      可以有時間準備...聽你講都幾多展品看!!!

      刪除
    9. 上次十年回歸在在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裡 展出3600年前的三星堆古物,展期都比較長,都是兩三個月之類。
      同期十年回歸在尖沙咀《香港藝術館》展出的晉元明清和“清明上河圖” 的珍貴書畫展覽,就轟動得多。並且分期展出,要預售門票。這個我也去過三次。
      以上這些展品異常珍貴,每一次付運到港前,和離港,港府有關機構,都會買重保險。

      刪除
    10. 秋葉已看過電子版的清明上河圖,真的很好,當年很轟動,很可惜,我沒有參觀...若錯過了可能未必會再看到~~~

      刪除
    11. 閣下誤會了,十年回歸在尖沙咀《香港藝術館》展出的“清明上河圖” 是北宋.張擇端所畫的真跡 ! 是放在防爆破的、很長的玻璃櫃裡,觀眾要在場內排隊,分批小量放行觀看。
      並非是後來在機場附近展覽廳展示的電子版 “清明上河圖”。
      電子版的“清明上河圖”是近年的電子製作,不是古畫紙張,不怕空氣和人氣的破壞,人多圍觀也可以。真是益街坊。

      刪除
    12. 宋朝距今896年,古畫的紙張已經變得黯淡不鮮明,更不能隨便翻動,要放在北京的古物署好好收藏,不能隨便曝光。
      每展出一次之後,要休眠好幾年。若在展出時,室內燈光要暗淡,更不准拍照。以免紙張越來越脆弱。
      所以這批古畫,和在“三星堆” 發掘出3600年前的古物,同樣被稱為「國之重寶」。

      刪除
  2. 香港人的工作效率若認第二,全球無國家敢第一。黃大仙地鐵站可以在翌日恢復,真係唔簡單。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看到YT上的留言,外地和內地的華人 都對香港人的辦事效率大加讚賞 ! 相信香港之所以建造成為一個大廈林立的繁華都市,就是憑著過去香港人拼博奮鬥的精神而來。

      刪除
  3. 世紀豪雨當天,老牛看着電視新聞,看到多處水浸,心情甚緊張。幸好老牛所在九龍城區不算大暴雨,沒有水浸,真是萬幸。那些搶險公務員一直奮鬥在最前線,真是辛苦又危險。面對這次「預先張揚」的暴雨,香港當局早就嚴陣以待,所以能高效處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慶幸牛兄所住的區域沒有很大的暴雨,沒有受到水災侵襲。
      出現大水浸當天,我看到電視也是心情下沉。
      尤其是看到有位前線救災的人員,他揭開渠蓋洩洪,整個人站在猛水沖進渠口的旁邊,真是很擔心他給沖下渠裡去 !
      今次一早預報黑雨,政府也應急調動各部門人手去搶險救災,成效很高,各方矚目。

      刪除
  4. 秋葉姨晚上好,過去的十號風球及黑色暴雨,日後會來得更頻密及更強勁,皆因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而二氧化碳就是溫室效應的原兇。

    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 (將一個國家的總排放量除以其人口) 最多的就是最發達的國家,主要的石油生產國,中東,澳洲及美國等。

    人均排放量 (噸) :
    卡塔爾,39.7
    科威特,24.4
    阿聯酋,21.8
    澳洲 ,18.6
    阿曼 ,17.5
    土庫曼,17.5
    美國 ,16.1
    阿拉伯,16
    加拿大,15.5
    哈薩克,15.2
    南韓 ,12.3
    俄羅斯,12.3
    捷克 ,10.5
    日本 ,9.9
    德國 ,9.6
    比利時,8.6
    馬來西亞8.1
    尹朗 ,8
    荷蘭 ,7.8
    中國 ,7.7
    南非 ,7.7

    回覆刪除
  5. 回覆
    1. 謝謝華娃兄的列表 ! 室溫效應果然嚴重,看到舍區某段沙灘的水位越來越高,防波堤也越築越高,不能靠近,這段沙灘也就失守了。 本來喜歡站在這段寧靜的沙灘上,面向海陽晨操的,從此遂成為泡影。
      相信遠方的冰山因天氣變暖,而逐一消溶,全球的水位將會更加會上升。

      刪除
  6. 華華博友做得好,有實際數據為證,就知道誰是製造氣候變暖、製造極端天氣的元凶。老美成日向中國施壓,中國人多排放總量多,但中國人均排放量甚低,中國只是很低的發展中國家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牛兄說得對,老米常用各種藉口向中國施壓,以為中國有十幾億人口,一定是碳排量最多的國家,可是在統計後一目了然。正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呢 ?

      刪除
  7. 每逢八號風球、十號風球或者係傾盆黑雨我都總係喺工作中度過,幾乎次次都撞正。🤣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段打工仔都會在八號風球、十號風球或黑雨的時候,享受一天額外的假期,也有為了公眾事務而必須上班當值的,純粹為了市民服務,意義重大喔。

      刪除
  8. 🐰 秋葉^^ 您好 ❣️
    天災實使人痛心 🙏

    回覆刪除
    回覆
    1. Edith, ^-^ 您好 !
      宇宙浩瀚,風火雷電雨水都會忽然驟變,為人世間帶來無窮的禍患,天災橫禍,都是可怕的。

      刪除
  9. 今年9月事故太多了,
    希望好運會快些到來,人人開心健康。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幾年因為疫情關係,世界大環境的經濟都很差,失業的人也多,新聞也越來越不忍卒睹 ! 希望各自安好,心境也變得輕鬆起來吧。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