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韓國的金蠶絲 (下)



( 這些蠶卵會否像牠的媽媽那樣變成蛾呢 ? )

蠶卵變成幼蟲至生長到“五齡蟲”期間,
要吃大量的桑葉 !  古語說“鯨吞”、“蠶食”
是兩種侵略的姿態,借助了動物的生態作比喻。







蠶蟲吐絲後化成蛹,自困在繭裡,
然後羽化成蛾。


蛾後,咬破蠶絲破繭而出。



變成蛾後牠抓在樹幹上




 咬破蠶絲,瞬間便飛走了,留下一個破繭。
蠶絲既斷不能用來抽絲織布。



至於能否變成蛾,那就要問問人類了。
   






韓國的女工們辛勞地在車間工作。




 熱水將蠶繭浸著,主要是將蠶蛹熱死,
保存了完整的絲線。


機器很容易將整個繭拆開,抽出蠶絲。

  蠶蛹給熱水熨熟了,沒有機會羽化,
不能變成蠶蛾,便沒法咬破蠶繭了。

牠的後半生貢獻給人們最輕盈的華衣美服。
 



經過抽絲剥繭的的工序,因為一條蠶絲太細小,
所以將20條絲組成一條線。


 
20條絲組成的金蠶絲被機器綑在一起。



美麗的金蠶絲不會染成其它的顏色。
中國在幾千年前始創的蠶絲,都是採用純白色的,
方便染成各種不同的花樣。


(蠶蛹熟後可以吃,據說是美味而且有益。)

犧牲了蠶蟲變成飛蛾的機會,
為人們締造了衣服的傳奇。

( 除了機器,還需要人手的幫助。)

~~~~~~~~~~~~~~~~~~~ 
<家事一則>

敝鄉在佛山市的鄉郊,以往到處都是~
一望無際綠油油的桑田,很多人家都幹著育蠶的工作。
先祖學醫畢業歸來,還為鄉中的繅絲廠去信德國,義務
代購繅絲的機器,造福鄉梓,一貫為鄉人所稱頌。
佛家語:蠶為絲多命早亡。
因為生意和田產太多,宗親代管不願交還,
先祖被弄至家散人亡,男丁夭折,僅剩二女。

~~~~~~~~~~~~~~~~~~~~~~~~ 

 蘇州亦為魚米和絲綢之鄉,直至上世紀的七十年代
也會遠道來佛山的鄉下,購買魚苗回去培養。 
目前廣佛的鄉郊大多轉型為工廠,桑田大幅度地消失了。




蠶絲線和絲織品都很輕盈,和很堅韌。
 
 
絲綢的質料上乘這是棉和麻沒有的優點。
 韓國不單培育和採用金蠶絲,做成金黃璀璨的禮服,
還把它製造了護膚的面膜,推出市場發售。

 ~~~~~~~~~~~~~~~~
 
在隣近國家未曾學識育蠶取絲之前,唐朝是輸出絲綢
最興盛的時期,打通了往歐亞的絲綢之路。
而水上的絲綢之路是由廣東開始的。

( 電視截圖:撰文/攝製~秋葉 )

~~~~~~~~~~~~~~~~
~~~~~~~~~~~~~~~~~~~~~~~~~~~~~~~~~~~~~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