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台北之旅 (七) 淡水的福佑宮



福佑宮中間為主廟,設有三度門,中間的門較大。
廟宇的兩側各加建了一座較新的鐘鼓樓。

(福佑宮舊照~Wikia 攝)
~~~~~~~~~~~~~~~~~~~~~~~~~~~

福佑宮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落成於嘉慶元年(1796)。構造典型台灣廟宇。主神供奉“天上聖母” 
在這家廟宇的石牆上,特別多石刻對聯和瑞獸的浮雕,文化氣息濃厚,在一個偏遠的漁村來看,也真是比較罕見。

今天繼寫去年84的台北之旅淡水遊之《福佑宮》。
淡水的福佑宮內供奉天后,又名《媽祖宮》。廟外兩側加建了兩間鐘鼓樓,看起來更為宏觀有氣度。

漁民深信天后娘娘保得水上平安在中國沿岸凡有漁民居住之處,例如港、台、澳門等各地都建有此廟作為祈福和供奉。 (關於媽祖天后的來歷,以下會看到有所補充。)



這是主廟左邊的門, 從石刻門聯上的第一字,
可以見到“天后”這兩個字:
「天恩浩蕩聖典常流海,后德巍峨母儀獨配天。」

(網圖:Candyji攝)



~~~~~~~~~~~~~~~~~~~~~~~~~~~~~~~~~~~~~~~~~~~~~~~~~~~
 ~~~~~~~~~~~~~~~~~~~~~~~~~~~~~~~~~~~~~~~~~~~~~~~~~~

台灣淡水的媽祖宮自清代已建成,可是當日我去見到時,它已被加建了一方矚目而不大協調的上蓋來保護,外形顯得有點奇怪。因此要借助網上的圖片,放在第一張以窺原貌。

(以下都是我在去年8月4日拍下的照片)


  這廟宇建成已有二百多年,恐怕它不能再承受風吹雨打,
因此這幾年在屋頂上覆蓋了透光的保護罩。
 可能是為了不想這廟宇失真,才不作大規模的維修吧。
廟舍兩側加建的鐘鼓樓,因為建築較新無須過早保護。



 位於淡水區中正路200號的福佑宮(媽祖宮),
被列為三級古蹟。


這間二百多年前的小小天后宮,牆上的石刻門聯,
和浮雕畫卻特別多。 在後來加建的鐘鼓樓牆上,也
延續了這一種雕刻藝術,在屋外展示了這一種民間手藝。


 廟舍側邊加建的鐘鼓樓,原址是一家老牌的魚丸店。



 古蹟尚存


從照片的右上角看到透光的保護罩。



 這個大型的銅香爐是後來添置的。 

對面的一座紅磚牆的樓宇,就是一家老牌魚丸店遷址
而建設起來的《登峰魚丸博物館》。


 石牆上雕刻的字和畫經得起兩百多年的蒼桑。

 



相傳,天后於宋代開國元年(公元906年)323日出生於福建莆田市,出生時已有特殊徵兆:紅光滿室,香氣四溢;出生至滿月均沒有啼哭過,故取名林默娘。林默娘自童年起即有預測天氣的異能,常於海難發生時前往救人,至29歲時於鄉間湄洲峰上羽化升天。(網上資料)

天后出生於公元906年,距今剛好是1111年。 誕辰在農曆三月廿三,也稱為娘媽誕
 

其後每多顯靈,於海濱救人無數,於是沿海鄉民紛紛立廟祀奉,歷代君主都賜以名銜,尊為天妃,直至康熙22年派兵收復台灣鄭克塽,因戰船擱淺,兵將乃向天妃禱告因而脫險。康熙知道後改天妃為天后,此後天后成為中國及東南亞華人社會裏漁民和所有航海者普遍的守護神,有些漁民更會把孩子和天后「上契」。現今祖籍福建的林姓人士,多普遍認同天后是他們的祖先。   (網上資料)

 

在這幅清.道光己亥年镌造的浮雕上,可以看到一幅花樹下
駿馬與行人的圖畫。


牆上的石雕刻著這是在嘉慶二年設立的,
可是捐獻人的名稱卻有點奇怪,名為“林不宜觀”。
~~~~~~~~~~~~~~~~~~~~~
在廟門外見到一個很年青的男孩子,他站近廟裡的門邊
雙手合十,很虔誠的向廟裡左方的神祇膜拜著。
我不便打擾,沒有進去,走回對面街去和家人集合。
這時剛巧遇到一班學童,他們前來淡水觀光見識見識。
 









 這種以台灣的地圖外形作匙扣的設計,圖案花樣百出。
我收過一款以皮革製作的地圖分界的比較實用耐看。






 都是投合女孩子喜愛的袋飾設計






這些掛袋飾物要是塑膠製造的還要好些,
要是玻璃製造的,就要小心點啊!
如果是水晶、瑪瑙製造的話,質量當然會堅固些。



綠色蓮花的那個設計不錯,我曾經在本港的佛具香庄店舖
買過一朵大型的綠色蓮花座作為禮物。

可惜因為是玻璃製造的,卻不慎在沖洗時給打破了! 
它的綠色花瓣散了開來,我無法黏合復原。
算了吧,總好過送出後才弄碎。
玻璃有一定的危險性的。其實不宜作為禮物。


~~~~~~~~~~~~~~~~~~~~~~~

~~~~~~~~~~~~~~~~~~~~~~~~~~~~~~~~~~~~~~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仲秋過後涼初透




雖然中秋己過,但是炎炎夏日的熾困擾全城。晚上仍然有28度c。
聽說老遠的北京城郊外已經飄起了微雪,可是這個天涯小島還是熱浪難消。  

 正如北宋歐陽修所說 :
「一年春事都來幾? 早過了 三之二。」
在這個亞熱帶的地方,秋是短暫的,若它來臨應要多所珍惜。 秋涼時節可能帶來秋風秋雨,秋之迷惘,但願大家都能夠好好的度過這個花好月圓,秋陽溫煦的日子。


1013(八月廿四日)可喜早上一覺醒來,竟然感覺到陣陣涼意需要加衣。窗外高聳的木棉樹曾在今年的十號颶風中飄搖危立卻幸而不倒。此刻見到它臨風搖曳,綠葉晃動不休,秋意漸濃。

可喜秋色真個已經來到了,清風吹拂,早上是23度涼爽的氣溫,是否由此花色漸減綠盛紅衰?
 


想起中秋前偶然繞路到那一邊,一處少人行走的地方,竟然見到往日路邊兩旁的泥砂土上被美化起來,種植了不少的龍船花。除了常見的紅色和橙色之外,原來還有淡黃色的
 



(呈現鵝黃嫩綠的龍船花叢)


龍船花除了紅色和橙色,原來還有這種淺黃色的,
一種清新的姿態,也令我眼前一亮。 




 






在這裡近著輕鐵路軌的旁邊,還種植著一叢叢的紅桑葉,
總會讓人想起李太白的詩句: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醞釀變紅的斑斕桑葉)






(這時的紅桑葉還未全紅)







  這一株舍下園中僅餘的“裙邊桑”,
 白色的裙邊已不如初開種植繁盛時期的明顯。




看見這些具有觀賞性的桑葉,忽然想起很久之前與家人回鄉,那是在1976年中的文革末期,廣州市面與各地一片肅瑟,人們的衣著都是藍藍灰灰的。

鄉中的表弟引領我們出去,只見到一片廣袤的桑田,綠油油的,好像一望無際,我們的眼目鼻子,都吸收著一種天地賦與田園的清新氣息。

表姊還帶我去參觀蠶房,這原本是一個閒人免進的地方。
可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桑田都變了工地了。

                                                       ( 20171022 早上記 )